新闻中心
广西日报:成果转化,产学研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4-06-14
(成果转化对接洽谈活动上,科技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企业代表洽谈合作事宜)
(广西绿色道路建养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需要几步?
重大科技成果对接、产学研合作研讨、科技金融赋能……5月末,在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期间,由自治区科技厅等主办、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承办的产学研行动专题活动持续开展。
全区科技部门实施产学研行动,组织开展技术对接、成果发布和专家行等,促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我区产业技术向高端攀升和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是一场“干货满满”的活动,在春日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初夏季节已拔节成长,我们期待着它的枝繁叶茂,收获累累果实。
洽谈对接,实现校企“双向奔赴”
5月26日,自治区科技厅举办重大科技成果对接洽谈活动,一批项目现场签约,实现了科技成果在广西的转化落地。
为促进我区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创新成果对接,自治区科技厅征集筛选了全区企业技术需求1700多项,与之相对应的,对接洽谈活动汇聚了国内顶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314项,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还就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路演。同时,区内高校院所也筛选出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特色农业等产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2800多项。
广西华芯振邦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一家落户南宁的先进半导体封测企业,在这次对接洽谈会上,与西交利物浦大学签约一项人工智能芯片的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通过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科研成果在南宁落地、生根,将持续为华芯振邦的后续发展提供研发支撑。”该公司董事长崔文豪表示,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温控传感器领域,也将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打下基础。
位于南丹县的广西高峰矿业,近年来其开采深度已超过地下1000米以上,属于深部矿产,这也意味着更高难度和更大风险。在这次对接会上,该公司与中南大学团队签约,探索智能化无人采矿技术,把采矿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从简单粗放型向精准开采型转变。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把矿工从艰苦危险的环境和高强度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既解决了矿山安全问题,又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
今年4月中旬,自治区科技厅、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还举办了一场重大专项实施推进活动。广西大学副校长肖建庄表示,广西大学现有4000多项专利,但大多数还“深在实验室无人知”。借助这一平台,促进广西大学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从而带动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
“本次对接洽谈活动,围绕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聚焦面向东盟的创新合作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将助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有影响的重大成果在广西转化落地。”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打造“中试+”生态圈,促成果走向“生产线”
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继科技研发之后,推动科技创新的第二引擎。
“中试”一词近来被频繁提及,格外引人关注。其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
5月25日,在自治区科技厅推动下,由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联盟揭牌成立。自治区科技厅等部门邀请区内外相关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围绕中试研究基地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产业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思路、新发展,构建广西中试研究基地创新发展机制。
2021年,广西启动中试研究基地建设工作,目标是到2025年建设不少于50家。目前,广西已认定中试研究基地39家,覆盖了工程机械、有色金属、制糖等传统产业,也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了布局。2023年,中试研究基地转化成果394项,孵化企业30家,带动产业发展经济效益289.6亿元,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然而,广西中试研究基地共享程度低、资源分散、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对此,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经历提出了建议和意见。浙江工业大学纪红兵教授、清华大学王涛教授等专家表示,应该建立中试阶段的容错机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向中试。建设联盟旨在整合我区中试研究基地优势资源,打造中试创新生态圈和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试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广西成立中试研究基地,是一次很好的实践。”国内产学研合作实践的先行者、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扬为广西的创新举措点赞。
“应该充分发挥中试研究基地成果放大器、企业孵化器、行业助推器、产业集聚器的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推动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揭牌仪式上,中试研究基地就共建“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圈,推进全区中试研究基地共建、共享、共赢发出倡议。
以金融活水,润泽科技雨林
从成品到产品,还须解决生产问题,需要资金支持。
5月24日,一场科技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在南宁举行,25家金融机构与80余家科技型企业,面对面就投融资需求进行洽谈对接。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设立了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投资基金,充分发挥“科创贷”贴息政策作用,发挥广西创新驱动发展融资担保基金作用……为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积极实施了科技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系列举措。
广西莱博赛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是获得担保增信的受益者。当初,这家主要从事医用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企业,因资金短缺,一款新研发的宫颈癌人工智能早筛查机器人迟迟无法投入市场。“广西创新驱动发展融资担保基金为我们提供了1000万元的担保额度,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该公司总经理孙艳丽表示,这笔担保,对于一家科创型企业来说,非常难得。
要支持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必须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确保金融政策与科技需求有效对接。在对接活动上,桂林银行和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联合共建广西首个科技金融实验室。“通过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我们将围绕广西支柱产业、地方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领域,为科创企业提供整个成长周期的服务,争取为全区科技金融服务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桂林银行副行长范军民介绍。
对接活动上,《科技金融政策及产品汇编(2024年)》编制发布,汇编囊括了17项国家及广西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涉及银行、保险、担保、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机构20多个科技金融产品。
“通过推广科技金融政策,发布科技金融产品,科技企业项目路演等,连通科技企业及金融机构的投融资需求,促成科技企业项目融资合作,以科技金融赋能我区产业创新发展。”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